
政府致力推動旅遊業發展,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則在網絡上提出疑問,指近年內地訪港旅客,唔再好似以前咁高消費 ,與其在這方面費盡心力,倒不如多花些精神,在佔香港最大部分收入的商貿物流同金融業。旅遊業點只購物咁簡單?曾俊華之問,反映出他對旅遊業的看法片面,對香港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看法,亦存在急功近利的短視問題。

旅遊業雖只佔本地生產總值5%左右,但其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價值,卻超越旅遊業本身創造的經濟產值,因此一直受特區政府重視。曾俊華只看到遊客在港購物消費創造出的經濟價值,而看不到旅遊業對促進本地經濟、社會和文化發展的綜合價值,只是片面的看法;只看到遊客一時的消費模式轉變,令旅遊業在消費層面收益減少,而看不到發展旅遊業對香港長遠發展的重要意義,則屬短視的表現。
旅遊業創造的經濟增加值,雖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的大約5%,但卻可以為大約25萬人解決就業問題,涉及酒店、餐飲、零售、交通,以及旅行社等多個行業。香港的經濟結構中,雖然金融、貿易和物流創造的經濟價值,佔了整體比重的大部分,但這幾個行業無法解決所有人的就業問題,旅遊業則是一項重要的補充,為數以十萬計人口解決就業問題,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,也具有不可忽略的社會價值。

而且,特區政府近年推動落實「無處不旅遊」的旅遊業發展理念,讓旅遊業也朝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,除傳統的旅遊項目之外,近年還發展出多元化的盛事旅遊、休閒旅遊、生態旅遊、遊學旅遊等等,對包括金融、貿易、物流,以及文化體育產業在內的多個行業有重要的促進作用。比如舉辦大型文化節慶活動、大型演唱會、大型體育賽事活動,有助促進本地文化、娛樂及體育產業發展,舉辦國際高端金融峰會等多種類型的活動,及有助提高本地金融業發展,而各種類型的商貿會展活動,則有助繁榮商業貿易。

香港能否成為全球的金融、商貿中心,並不完全只由香港金融、貿易、物流業本身的發展水平所決定,還與香港的全球形象,對世界各地居民的吸引力有重要關聯,發展旅遊業與發展金融、商貿和物流業之間,並不互為排斥、對立,而是相輔相成,當旅遊業發展了起來,香港成為全世界各地遊客喜愛的旅遊城市,成為人人心向往之的熱點城市,香港的金融、貿易、物流業才能水漲船高,邁向更高的台階。
從香港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角度看,發展旅遊業也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,香港經濟過去一段時期遇到樽頸位,其中一個滯礙發展的關鍵問題,在於經濟結構過於單一,過多地偏重於可以賺快錢的金融、地產等行業,不利經濟和社會長遠發展,中央和許多社會賢達之士,開出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和文化藝術產業的藥方,推進經濟多元發展,而發展旅遊業也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。
曾俊華所謂內地遊客已不再高消費,毋須花費過多心力之說,與近期社會上出現的嘲笑「窮遊」,是異曲同工,於經濟社會無益。
文:文 武
資深傳媒人,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。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